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?除庙会花灯外元宵节为什么要迎厕神

明天就是2023兔年元宵节了,元宵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?实际上,元宵节是我国很早之前的传统节日,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宵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,也称元夕、上元节。

资料记载显示,元宵节起源于我国汉代年间,据说是为了纪念汉代的“平路”而设立的。南北朝时,元宵节张灯结彩渐成风气。从唐代起,元宵张灯成为法定之事,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。

按中国民间习俗,元宵节夜晚,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,赏月、放焰火、猜灯谜、吃元宵,合家团聚,其乐融融。

吃元宵或汤圆是最久远的习俗。元宵就是汤圆,只是南北叫法不同。汤圆有团圆美满之意,和家人一起观灯看焰火吃汤圆,热热闹闹,团团圆圆。

送花灯。传统的送花灯是送孩儿灯,赠送寓意是添吉兆,送予女儿或者亲人,能够在婚后吉祥美满,添得儿女,延续香火。

耍龙灯。中国自古有耍龙的风俗习惯,元宵佳节自不例外。

舞狮习俗起源三国时期,南北朝时开始流行,盛于唐。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,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抖毛、打滚等动作,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,有腾跃、蹬高、滚彩球、站立、摆尾等动作。

猜灯谜是元宵节特有的一项民俗文娱活动,民间也叫打灯谜。把花灯高高挂起,灯上写上谜语,供人们猜答,答对了给予一定奖励,此活动能带动元宵节赏花灯的热闹气氛,也为民俗活动增添了乐趣。

划旱船也叫划水船,也称跑旱船,是在陆地上模仿划水船的行动。

有些地方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,元宵节连续红火三天,增加了秧歌、焰火、转九曲等民间活动,使元宵佳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。

元宵“四偷” “偷青”强身“偷灯”求子

在四川,元宵节有“四偷”的习俗:“一偷汤圆二偷青, 三偷檐灯四偷红。”“偷青”是为了强身,其余“三偷”皆为求子。在南充比较典型的就是“偷青”和“偷灯送子”。

所谓“偷青”,就是去别人的蔬菜园里摘取少许的青菜。据说吃了偷来的菜, 不仅可以祛病健身,还可沾好运气——偷到菜,寓意财;偷到葱,寓意聪明;偷到蒜,寓意好打算。被“偷青”的人家也不会懊恼,反而会高兴,因为被人偷了菜,说明自己家的菜长得好,来年一定会大丰收,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。

在元宵节看完花灯后,将花灯偷偷取走,送给结婚多年没有生孩子的人家, 以祈求其尽快得子,就是“偷灯送子”。

会情人 地道的中国情人节

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,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机会。封建的传统社会女孩平时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,但过节可以结伴出来游玩,元宵节未婚男女正好借着赏花灯顺便为自己物色对象,男女情人也借此相会。

“众里寻她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就是描写的在元宵节观灯时见到意中人的欣喜与激动。

迎紫姑 与“厕神”说贴心话

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,名曰赛紫姑神(又曰卜紫姑神),占卜蚕桑,并占众事。

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,为大妇所妒,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,成为“厕神”。百姓们同情她、怀念她,因此每到元宵佳节,家中妇女们早早起来用稻草、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。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、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,像对待亲姐妹一样,拉着她的手,跟她说着贴心话,流着眼泪安慰她。

迎紫姑前还要把灶门打扫干净,不能有柴灰,且火要熄灭,火钳和吹火筒都不能放在灶前灰槽里。迎紫姑时还必须安静,因为紫姑怕羞。

走百病 消灾祈福保健康

“走百病”,也叫游百病,散百病,烤百病,走桥等,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。

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,成群结队走出家门,见桥必过,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。在"走百病"时还要"摸钉",即到寺观烧香,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,以此祈盼家庭人丁兴旺。

逐老鼠 护蚕祈来年丰收

数千年来,蜀地的桑蚕业十分发达,成都周边的温、郫、崇、新诸县历代都是栽桑养蚕的地方。对于养蚕人家来说,老鼠是天敌,眼看蚕快结蚕茧,却被老鼠吃掉,蚕农因此痛心不已。而逐鼠的习俗,正是为了让蚕不被老鼠所糟蹋。

那么怎样驱逐老鼠呢?在农耕时代,蚕农们认为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,煮锅稀饭喂老鼠,有的还会在上面盖一层肉,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、墙角等地方。之所以选择如此“温和”的方式,是因为古人认为老鼠是五谷神,不敢轻易得罪。所以希望老鼠吃饱后,不要再来吃蚕,祈求来年蚕结成大蚕茧。

过完元宵这个“年”才算过完,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充满着“仪式感”,你还知道哪些元宵习俗?一起来聊聊吧!

当下,国内诸多地方都保持这传统的习俗,在一线城市里,各区也会结合当地百姓的传统习俗,举办一些较大的庙会,灯会等。深圳更是举全市之力做了灯光秀!

资料来源:封面新闻、南充新闻网、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网站,榆林日报

展开全文
猜你喜欢 更多
相关推荐 更多
智能推荐 更多
最新推荐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