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习俗有哪些?附24节气介绍

惊蛰习俗有很多,包括吃梨、祭白虎、蒙鼓皮、炒豆、吃龙须面,另外惊蛰万物复苏,昆虫也逐渐增多,所以人们在惊蛰节气时也会有一些与驱虫、春翻、施肥、造林等有关的习俗。

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每年的三月五日或六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。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,它标志着春季开始,万物开始复苏生长,各种昆虫也开始复苏,进入繁殖阶段。因此,人们在惊蛰节气时会有一些与驱虫、春翻、施肥、造林等有关的习俗。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聊一聊惊蛰的习俗吧。

惊蛰习俗有哪些?

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。在中国的民间,惊蛰有许多传统的习俗。以下是关于惊蛰节气的一些常见习俗:

吃梨:惊蛰节气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让人感到口干舌燥,身体不舒服。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。梨可以生食、蒸、榨汁、烤或煮水。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,吃梨助益脾气,令五脏平和,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。

祭白虎:根据民间传说,每年的这一天白老虎都会出来寻找食物,开口噬人。因此,为了自保,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。所谓祭白虎,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,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,口角画有一对獠牙。拜祭时,需以肥猪血喂之,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,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,使之充满油水,不能张口说人是非。祭白虎化解是非,寓意祈愿一年平安顺利,驱除小人和病害。

蒙鼓皮:相传惊蛰时节雷神敲响鼓,唤醒万物,春神到人间,民间也要顺应天时蒙鼓皮,以助神威。在一些农村惊蛰这天要蒙鼓皮。

炒豆:在一些地方,有惊蛰日农民吃炒豆的习俗,人们将黄豆浸泡在盐水里一段时间,然后在锅里炒出噼啪之声,意思是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所发蹦跳声音。

吃龙须面:在一些地方,有惊蛰日吃龙须面的习俗,寓意长寿。

惊蛰是什么时候

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。惊蛰的日期通常在公历3月5日、6日或7日。在这个时候,气温回升较快,渐有春雷萌动。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。 惊蛰是唯一一个以动物昆虫习性命名的节气。

二十四节气介绍
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、理解和应对。以下是二十四节气的详细介绍:

春季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

夏季: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

秋季: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

冬季: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

展开全文
猜你喜欢 更多
相关推荐 更多
智能推荐 更多
最新推荐 更多
全站最新 更多